時隔四年五個月,中日韓重啟三國領導人會議引各方關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雙邊會談中確認,將推進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推進課題和懸而未決的問題,並表示要努力構築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岸田文雄則在會談中指出,日中關係的穩定「不僅有益於兩國,也有益於地區及國際社會。」而在談到台灣議題時,岸田文雄表示關注圍繞台灣的軍事局勢動向,稱「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極為重要。」此外,中日兩國還就釣魚島問題、進口水產品措施、擴大利用部長級「日中經濟高層對話」和「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的合作,以及恢復進口日本牛肉和擴大進口大米等議題展開協調。
在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前夕,《香港01》專訪了國際能源與安全戰略專家、日本九州大學教授三輪宗弘。三輪宗弘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能源問題,著有《太平洋戦爭と石油: 戦略物資の軍事と経済》,並曾於2011年和2014年受邀來中國訪問,展開相關學術交流。
台灣大陸,會緊張不會生戰
訪談一開始,三輪宗弘便呈明瞭他對台海問題的看法。在三輪宗弘看來,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之後,大陸與台灣方面雖然緊張,且賴清德的「兩國論」也被認為是一種「準台獨宣言」、「變相宣戰」,但此時並非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時機。「中國面臨一些比解決台灣更急迫的事情。」三輪宗弘指出,新冠疫情之後,中國的經濟表現不佳,特別是房地產領域面臨着很棘手的現況,如果處理不當,將影響民生福祉乃至政權的穩定。因此,比起讓台灣海峽發生不測,北京現在更加關注的是內部問題,管控台海,保持現狀穩定符合其利益。
對於賴清德的「準台獨宣言」和「兩國論」,大陸外交部、國台辦於當天下午做出回應,對賴清德予以激烈批評,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闡明中方立場,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發展與世界各國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前提,也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人民日報》21日凌晨發文《「台獨工作者」一紙空文賣國禍台》強調,「『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台獨金孫』只會禍害台灣子孫。」「『台獨』分裂勢力的所作所為,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利益,只會把台灣推向危險境地。」對此,「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絕不會聽之任之。」5月2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進行聲勢浩大的圍台軍演,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稱此舉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有力懲戒,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
台灣問題不斷激化的背後,是中美之間更大的博弈。對於這種大國博弈所帶來的現實問題,三輪宗弘認為,目前的情況並不出人意外,有如已經變成持久戰的俄烏衝突一樣,美國和西方對中國的戒備,特別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互動的關注正成為北京和莫斯科逐漸拉近距離的外因。加上中國是全球能源的消費大國,俄羅斯是全球主要能源市場主要的能源供應出口國,雙方在這一點上更有天然的默契。但基於歷史分析,中俄今天的接近更多有兩國都承受着來自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強大壓力的外力因素。「因此,可以認為,北京和莫斯科的友好關係有很強的『一時性』。這種關係能維持多久,又取決於俄烏衝突的未來走向。」
一個隨時可能掀起「驚濤駭浪」的台海,對當下混亂的國際局勢造成的衝擊無疑是「核彈級」的。三輪宗弘表示,俄烏衝突發生後,西方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等領域限制和制裁讓北京也同樣感受到了震撼。因為即使在能源領域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中國與澳洲等西方國家同樣在包括鐵礦石等在內的戰略資源領域有着深度合作,這也讓中國清楚認識到,一場台海衝突會讓中國人付出多大代價。那麼,反之與西方的關聯對今天的中國來說,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對此,三輪宗弘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綜合考量,北京應該與美日歐採取協調路線,緩和與美國的關係,適度與莫斯科保持距離,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有好處的。
從中俄兩國的互動情況來看,顯然並沒有將兩國關係當做權宜之計,也沒有采取「一邊倒」將美西方拒之門外。剛剛開始新任期的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中旬結束訪華之際,中俄發布上萬字的聯合聲明,聲明一開始就對中俄關系做了說明——「當前的中俄關系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面對動盪變革的世界格局,中俄關系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凸顯出穩定、堅韌的特質,正處於歷史最好水平。」該聲明還說,「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與此同時,中國還在不斷拓展與歐洲的關係。在普京訪華前,習近平時隔5年後再度訪歐,先後走訪了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
中國和西方需要尋找利益交匯點
除了對國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三輪宗弘還對中國內部正在面臨的問題給予了關注和特別說明。這也是三輪宗弘對「什麼是中國的當務之急」給出的判斷。
對於中國經濟層面正在面臨的挑戰,三輪宗弘說,「我注意到,包括中國內部,很多觀點都認為中國當前經濟出現問題,特別是房地產業所面臨的危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主導的政策上的失誤和失敗造成的。但我卻對這種觀點持反對意見。」三輪宗弘表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經過了40多年的快速增長。作為一個經濟體,從「對世界無關緊要」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高速增長,讓其必然會經歷此次的房地產危機,出現經濟問題。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和經濟問題,與其說是中國政府的問題,不如說是中國社會走入經濟發達階段的必然結果。
三輪宗弘的研判也與中國官方對經濟形勢的定性相一致。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中國經濟形勢這樣總結道,「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基於此,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現在的關鍵在於中國如何能夠有效應對這樣一次「必然的困境」。
對此,三輪宗弘表示,作為已開發國家,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類似的房地產危機,經濟也出現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停滯。日本在應對此類危機上是有經驗的,中國可以在這一領域與日本開展合作,學習日本的經驗和教訓,最終跨越這場危機,解決中國經濟的長期問題,讓中國再次擁抱一個發展的新黃金時代。「近期,日中關係不太好,兩國政府缺乏基本的戰略互信。我的建議是,與其投入大量資源對台施壓,增加地區不穩定,希望中國政府能更多專注於解決國內房地產等經濟民生問題,而擁有應對經驗的日本是可以在這一領域展開合作的可靠對象。」
談到這裏,三輪宗弘再次將話題引向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問題上,他說,和希望中國與日本在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上展開合作一樣,中國與美歐等西方國家也有很多交集點。「中國正在致力於實現國內社會高質量發展,致力於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僅在高質量發展上,包括美日在內的西方國家作為已開發國家,在這一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中國可以在福利保障系統、稅收、法制建設、社會管理治理上,與西方進行合作,提升民生福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願景。」三輪宗弘表示,這些領域是在當前動盪時期中國與西方能夠容易開展合作的領域,也非常有助於降低中國與美日歐等西方國家關係的緊張程度,緩和局勢,維護全球和平穩定。
儘管如此,在多重複雜的內外政治力學作用下,當前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各自面臨的內部具體情況,使得這種看似容易的合作接點的對接也變得困難重重。但無論何種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處於核心的大國政治家們需要為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這個大時代做出負責任的「決斷」。
(九州大學大學院地球社會統合科學府在讀院生劉海鳴對此文亦有貢獻)